一提到老白干,大家都知道說的是全國聞名的衡水“老白干”。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種白酒香型叫老白干香型,所以當有人提到老白干,人們就認為老白干屬于老白干香型,真相是不是這樣呢?它們之間有半毛錢關系嗎?
據相關文字記載,衡水酒的釀造歷史悠久,兩千多年的漢代就產生了。
漢和帝永元16年(公元104年)春二月,漢和帝曾“詔禁冀州沽酒”;漢景帝時也因旱災而令禁酒四年,但下詔專門提“詔禁冀州沽酒”,衡水酒在當時已有名氣和生產規模。
盛唐時代的釀酒業達到高峰,明嘉靖三十一年,衡水城內有名酒坊十八家,城內有家“德源涌”酒店,很有名望。在建造衡水木橋時,建橋工匠常到此聚飲,飲后贊曰:“真潔,好干!”后取名:“老白干”。
所謂“老”,是指歷史悠久;“白”,是指酒質清澈;“干”,是指酒度高,度數能達到67度。其味“聞著清香,入口甜香,飲后余香”。此后“老白干”,傳頌朝野,人們都一品為快。各地坊店多有效仿,沿襲至今。
清代,衡水老白干為全國五十五種名酒之一。宣統二年,獲南洋勸業會大獎;宣統三年,城內酒坊有三十余家。1915年,德聚坊李澤卿先生攜衡水酒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甲等金質大獎章,名列中國諸獲獎酒品之首。一九二九年衡城福興隆坊之酒品獲河北省國貨陳列館二等獎。獲獎后衡水老白干名聲大振,行銷華北和東北地區。
蘆溝橋事變后,日軍大肆侵華,燒殺搶掠,征糧奪財,民不聊生,百業凋零。至抗戰勝利時,城內僅存恒聚成、誠興、德聚、福興隆、廣聚、恒聚成、德昌、恒盛、福聚興、天豐、義慶隆等酒坊十六家,勉強維持生計。
1946年,衡水解放后,冀南第五專署會同衡水縣政府把當時的這十六家個體釀酒作坊收歸國有,成立了“冀南行署國營制酒廠”。新中國成立后,衡水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礎上成立地方國營衡水制酒廠,恢復發展老白干酒生產。
1952年曾作為祖國的名特產之一,當作慰問品送到朝鮮戰場。文革的特殊時期,“老白干”這個的名字顯得不合時宜,酒廠遂把“衡水老白干”改成衡水白酒,并在商標上添加上紅太陽和毛主席語錄。
數年來,衡水老白干酒屢獲殊榮,1979年,此酒被評為省內名酒,并獲得“..商標產品證書”。衡水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安濟橋等百余處人文古跡,其中安濟橋既是衡水老白干酒注冊商標圖案原型,也成為衡水老白干酒的象征。
2006年11月,商務部正式認定衡水老白干酒(注冊商標:衡水老白干)為首批“中華...”。衡水老白干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純小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和兩排清工藝,地缸發酵,精心釀制而成。她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造就了芳香秀雅、醇厚豐柔、甘冽爽凈、回味悠長的典型風格,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
雖然與清香型白酒比較接近,但它聞起來香氣很清雅,清香之余還帶有一些濃香型白酒的香氣。它口感濃郁,與清香型白酒相比,老白干香型白酒更醇厚、香味更大,入口以后還有回甜和回香。
不過,很多人都面對這兩種香型的白酒都“傻傻分不清楚”。由于衡水老白干酒在香味成分、風格特點和工藝操作上與清香型和鳳香型酒有明顯區別。它具備了典型的風格、獨特的工藝,應從清香型酒中分出來,1989年,全國有26個廠家參加了“老白干香型白酒”的發展方向、科技進步、工藝特點等進行了廣泛深入探討和科研攻關。
2004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批準《老白干香型白酒》行業標準。
2007年1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2007年第1號(總第101)公告,發布了《老白干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同年7月1日實施。標志著老白干香型國家標準正式確立。
但老白干香型在香型王國里只能算得上是小香型,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