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4日,教育部對成都市武侯區“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進行年度績效評估。教育部*組在區教育局大數據中心聽取了武侯區 “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整體情況,武侯智慧教育確立了“培養適應未來,具備良好科學素養、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慧型、創新型人才”的建設目標, 初步形成“1+1+3”的武侯智慧教育新模式,聚焦1項變革、構建1個平臺、提供3類服務。
隨后,教育科學發展研究院、技術裝備信息管理中心、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分別從“教育教學新生態”“智慧服務新樣態”“智能治理新形態”等三個層面,展示了武侯推進智慧教育的行動、成效和未來展望。
教育部*組聽取武侯區“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匯報
在兩天的評估驗收中,*組實地考察了龍江路小學分校、武侯實驗中學、西川實驗學校、武侯高級中學、北二外成都附小,參觀了“雪亮工程”“清聽工程”現場,觀摩人工智能課程展示等,并在北二外成都附中做年度績效評估反饋。
觀摩龍江路小學分?!跺\囊妙計》人工智能課程
*組對武侯“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提出了“教學、服務和治理”三個重點建設方向,符合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要求;二是推動了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服務,通過項目驅動的方式,實現了跨校場景資源網絡化管理和應用服務,促進了區內利用云平臺開展教學;三是推動“雙線”融合教學模式探索,進行了數據驅動下的精準教學、人工智能課程創新教育等實踐。同時,*組也建議武侯區進一步提升區教育平臺的功能和服務支撐能力,加強多平臺的銜接與融合;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產教融合,推動高校、企業、中小學協同創新,為“智慧教育示范區”服務。
參觀武侯高級中學 “校級數據中心”?
武侯區教育局局長陳兵表示,教育部*組為武侯區 “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進行了精準把脈會診,在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應用層面提出了具體問題和建議,下一步,武侯將持續聚焦教學、管理、服務的重點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實現重點突破;在協同推進上下功夫,推動學校與企業緊密協同合作,形成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新機制,促進各學校間交流合作,融通區域教育資源,打造具有武侯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區。(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黃璐璐)
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